大别山发现一哺乳动物新物种

发布时间: 2023/10/25 16:14:44      来源:新安晚报



野外取样 于大别山南端发现样本
“安徽以前的哺乳动物调查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超过1000米的中高海拔地区很少涉及。”安徽师范大学陈中正副教授表示,近30年来,安徽几乎没有关于小型哺乳动物的大规模专项调查,小型兽类的多样性仍不清楚。
大别山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处于亚热带北缘,在自然地理上具有“南北过渡,襟带东西”的显著特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最南端,区内山体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是大别山动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初,我和研究团队来到这里开展兽类调查,首次在华东地区发现了黑齿鼩鼱的分布。”陈中正介绍,黑齿鼩鼱隶属于哺乳纲劳亚食虫目鼩鼱科,包含2属、3种(川鼩、狭颅黑齿鼩鼱、淡灰黑齿鼩鼱),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当时安徽还没有纪录。

陈中正(左二)带队在大别山鹞落坪开展科考。
“因为鼩鼱喜潮湿、阴暗,我们在野外取样时主要沿着溪流边进行调查。”陈中正表示,在调查的第三天,团队发现了第一只“疑似”为黑齿鼩鼱的样本,“抓到第一只的时候很兴奋,它的牙齿特别黑,很有可能就是黑齿鼩鼱。”陈中正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团队一共获得了5只样本,之后便带回进行细致研究。
确定新种 推断可以分泌毒素


“这5只样本的牙齿为深黑色着色,体型粗壮,尾长约为头体长的一半,上颚明显更宽,很容易和安徽目前所有的其他鼩鼱区分。”陈中正解释说,新物种的确定需要多方面的证据,最基础的就是其形态学要有稳定的差异,并与已知物种要明显的遗传分化。
为此,陈中正研究团队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国内多家单位合作,获取了黑齿鼩鼱已知3个物种的标本,并扩增了多个基因序列,通过分子系统学分析证明其与已知的3个黑齿鼩鼱物种都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将其描记为一个新物种——安徽黑齿鼩鼱。据悉,安徽黑齿鼩鼱是淡灰黑齿鼩鼱的“姊妹种”,两者的分化大约发生在3.08百万年前。

安徽黑齿鼩鼱标本。
此外,陈中正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根据近期的研究,黑齿鼩鼱中的川鼩能够分泌毒素,助其麻痹猎物并囤积供日后食用,其毒素在人类血液疾病的治疗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陈中正团队推断,安徽黑齿鼩鼱应该也能分泌毒素,但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自然界有毒的动物其实很多,但大多集中在两栖、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上,哺乳动物中有毒的并不常见。”陈中正说,根据已有的报道,全世界有毒的哺乳动物不到20种,其中大多数是一些体型较小,活动能力弱的物种,比如鸭嘴兽、懒猴,以及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如鼩鼱。陈中正表示,作为该类群分布最东端的物种,安徽黑齿鼩鼱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安徽省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也对研究华东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分化与扩散具有重要价值。